原标题:上海阿婆21年前收养的黑人混血弃婴,现读大学,奶奶却无家可归
“奶奶,你不要怕,我会永远陪着你。”黑人孩子这么安慰奶奶。
老太太收养了个黑人孩子,但这个黑人孩子是如何漂洋过海成为弃婴的?朱奶奶又为何被亲生儿女嫌弃,扔出家门?
朱军龙和朱奶奶
草坪中的缘分
2000年8月8日,朱奶奶60岁了,现如今她年逾80,却依旧将这个日子记得十分清楚。
那天,她在草坪中,遇到了此生最重要的“宝宝”。后来,奶奶准备养育怀中这个嗷嗷待哺的生命,并为其取名“朱军龙”。
可日常生活中,朱奶奶还是以“宝宝”称呼他,一直称呼了20余年。即使襁褓中的婴儿,已经长成了身高一米八,200来斤的成年人,在朱奶奶眼里,他永远是自己的“宝宝”。
但这些都是后话了……
那年闷热的8月盛夏,朱奶奶原本只想出门去菜市场买点蔬菜的。但回家的路上突然察觉到“旁边草丛中窸窸窣窣”。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朱奶奶拨开杂草一探究竟。可眼前的景象,直接把她吓了一大跳!
伴随着朱奶奶的动作,草丛中传来孩童屎尿的骚臭味,仔细一看,竟然是襁褓中放着一个婴儿。
可婴儿满面泥污,根本看不清面目。听着孩子微弱的呼吸声,朱奶奶知道,如果自己不管眼前这个生命,那他只能面对死亡了。
于是朱奶奶抱起襁褓中的孩子,想找一下孩子身边有没有什么能证明身份的东西,可反复翻找,只看到了一个字条,上面写着“出生于8月1日”,然后再无其他信息。
而翻找时看到孩子的状况,让朱奶奶忍不住感叹其父母的狠心。8月份上海温度较高,阳光毒辣,把孩子埋在草丛里,那简直就是断了他的活路!
从孩子当时的状况,很难推测出他被遗弃了多少天,只能看到他奄奄一息的身体状况,还有因高温而长满全身的痱子。
一番翻找无果,朱奶奶越看越不忍心,只能把孩子先抱回家,给孩子洗个澡,换身衣服。
“他身上太脏了,脸都看不出来!”这是朱奶奶的原话。
洗了一周澡,都没洗白
把小泥人儿带回家之后,朱奶奶最先做的事情就是给小婴儿洗了个澡。
没办法,身上太脏了,不洗一下连痱子都好不了,更别提健康成长了!但洗着洗着,朱奶奶发现了不对,这个孩子,好像超乎寻常的黑啊!
原本朱奶奶还以为是自己老花眼看错了,但将孩子洗了好几遍,又在家里的灯光下看了好几遍,孩子还是那么黑。
朱奶奶年过花甲,一辈子没出过国,所以下意识觉得肯定是孩子被扔在外面太久,身上脏了。
于是朱奶奶开始坚持不懈地为小婴儿洗澡,每天洗三次。可连续洗了一周,孩子依旧是那么黑,这可超出了奶奶的认知水平,她一度以为孩子是得了什么怪病……
万般无奈下,她也只能带着婴儿前往医院检查。正当朱奶奶感叹孩子一生不易的时候。医生告诉她“孩子身体很健康,皮肤黑因为是‘黑人’!”
这可惊到了朱奶奶,她过了一辈子都没出过国,怎么会捡到一个黑人小孩?
可事已至此,不管怎么说,都是一份跨国的难得缘分。于是朱奶奶决定还是收养这个可怜的孩子,既然已经遇到了他,就说明命里有缘。
更何况家里还有个小孙子,他留下,两个人也是个玩伴儿,还能相互陪伴,促进成长。
幼年朱军龙(右)
朱老太家里出了个小黑人
决定收养这个孩子之后,朱老太为他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朱军龙”。
然后无论自己到哪里,都会带着他!无论是出门买菜,还是和几个孙子一起出门玩耍,照相也是一起照。小孩儿都玩得疯,一会儿就跑没影了。
看着几个孩子在草坪上漫无目的的玩闹,朱奶奶的心里升起一抹焦躁:孩子上学怎么办呢?
是啊,一旦决定了要养育这个孩子,那么学习、考试、上大学从而进入社会,便成为了他的必经之路。
但这个孩子一无名分,二无血缘关系,朱奶奶想办理领养吧,家里又不符合领养的条件。种种困难横亘在眼前,都成为了他们正常生活的障碍。
但孩子上学这个事情急不得,只能慢慢来。倒是朱奶奶每次出门都带着朱军龙,一口一口叫着“宝宝”,应声的孩子确是黑人。
这种场景确实赚足了人们的目光,于是一来二去,朱奶奶的朋友们都慕名来到家里看望这个“小黑人”。人们都是来看稀奇的,可看着小小的孩子,见到人十分礼貌,一口一口地叫着“奶奶”,朱老太的朋友们脸上也笑开了花儿。
捡到的这个“宝贝”,确实给朱奶奶和家人带来了不少快乐,许多家庭照片里,只要有朱军龙的存在,人们总是笑得特别开心。
当生活的光鲜褪去之后,人们往往要面对人生的底色。而朱军龙带给这个家庭的底色,便是拮据。
当时朱奶奶已经退休了,每个月的退休金并不算多,现在又加入了一个孩子,而且这个孩子的胃口还特别大,一顿能吃别人三倍的量。
不客气地说,当时为了这个孩子能吃饱,朱奶奶让家里的人的都少吃了一半的粮食。毕竟仅仅吃香蕉,一次就能吃五六根。
只要孩子不挨饿,大人饿一顿两顿的也没关系。
孩子念书成问题
在一家人的保护下,“宝宝”也吹气球似的长大了。看着曾经可怜的小生命在自己的照顾下健康快乐地成长,朱奶奶打心眼里高兴。
但孩子的教育问题确实也该提上日程了。毕竟到了读小学的年纪,可此时,宝宝还是没户口。于是朱奶奶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每天都要往许多机关跑好几趟。
可一面对办户口,这个孩子的“由来”便成了大问题。
宝宝从哪个国家来的?
只这一项,便能让朱奶奶扶额叹息。不知道宝宝的具体身世,便不能为他在上海办理落户。
眼看落户无望,朱奶奶只能又到处求人,想办法让这个异国血统的孩子进入学校,并央求各个机关领导,可怜一下这个没爹没娘的孩子。
万般求索下,“宝宝”朱军龙终于在特事特办后,进入了浦东新区御桥小学读书。
朱奶奶以为孩子进行了学校,她的心就可以少操一点,生活也安稳一点。但没想到的是,从宝宝进入了学校的那一刻,朱奶奶又开始了新的噩梦……
七岁之前的宝宝,都是在家人的溺爱下长大的,朱奶奶过分的关爱,让宝宝缺乏与他人相处的同理心。
所以他不明白分享的意思,也不明白集体的荣誉,更不适应集体生活。
每天一到学校,宝宝就像泥猴子入了海,在课堂上频繁玩闹不听讲也就罢了,更过分的是课上了一半人就跑出去玩了,老师怎么叫都不回来。
也正因为这个调皮捣蛋的宝宝,朱奶奶每隔几天就会被老师请去学校,养成了一见老师就想给对方道歉的习惯。
看到生活如此艰难,捡来的小孙子又不听话,周围的人都劝她,这个孩子又不是你的,干嘛对他这么上心?上不了学就不上了!
朱奶奶听了这种话不停地摇头,“小孩子不上学怎么行呢?”
朱奶奶当年六十来岁,年龄虽然大了,但整个人精气神很好,她出生在社会和国家最动荡的时代,也吃够了“战争”和“文盲”的苦。于是在她眼里,小孩子不仅要长大,学习是一定要的!
看着孩子如此调皮,朱奶奶总能想起来当年第一次抱起他的情状。
明明是被陌生人第一次抱,孩子却不哭不闹,只是用漆黑又纯真的眼神望着她。好像知道眼前这个老奶奶是来救他的。
而朱奶奶看着孩子沉静的表情,突然感到了全身心地放松。
“这些玩闹只是他表达自己的方式。”朱奶奶这么想着。
在学校和朱奶奶的共同教育下,宝宝确实不再顽劣了,但学习成绩依旧不是很好。长大后的朱军龙这么形容自己的学习水平:
我和弟弟一起上街时,外国人都会直接走过来,向我问路。可能是英语,我听不懂,但我弟弟听懂了,他就给外国人指路。
所以他的成绩一直是朱奶奶的一块心病,生怕他成年之后无法上大学、进入社会。
可每个孩子都是在家人的注视下长大的,有些小毛病无可厚非。朱奶奶还是一如往常地爱着宝宝。
懂事的宝宝也很孝顺,后来的他,还是偶尔会在学校惹事。奶奶到来之前,无论老师怎么批评,他都不会认错,但只要朱奶奶一到,他的头立刻埋在了胸前,并给老师认错道歉。
后来被问起缘由的时候,他说“我不认错,奶奶看到了要伤心的。”
如此懂事的宝宝,也终于在2014年,如愿落户到了上海,也终于抚平了朱奶奶心头的担忧。
眼看捡来的孩子都能如此懂事,朱奶奶心中的失望和不安骤然一扫而空。
让她失望的亲生儿女,又做了什么大逆不道的事呢?
吃人不吐骨头的亲生儿女
2007年,除了宝宝上学,朱家还发生了一件大事。
朱奶奶在改造区的老房子被拆了,政府给她赔偿了6套房子。而这几套房子,朱奶奶仅留了一套自己住,一套一居室给朱军龙,剩下的都分给了两个儿子。
几年之后,朱奶奶觉得自己的那套房子有点问题,就准备卖了重新换一套。于是卖房收获的250万,朱奶奶为了保险起见,还是给了儿女保管。
可当后来朱奶奶准备重新买房的时候,几个儿女却全然不认那笔钱。问的着急了,便说“已经花了!拿不出来!”
而当朱奶奶提起要住在儿女家时,几个儿女没有一个敢接话,纷纷说自己工作忙等等,继而将母亲推搡着出了门。
于是无家可归的朱奶奶只能搬来和小孙子朱军龙住在一起,一个小小的一居室,不到十平米,却放了分层睡的架子床,其拥挤程度可想而知。
奶奶的到来,反倒让宝宝十分开心。那之后每天他都会陪着奶奶一起睡觉:“我不在床上奶奶睡不着,即使睡着了也会一会儿又惊醒。”
于是一对祖孙便蜗居在这小小的房间里,虽然地方小,但是生活充满了温馨。
2018年,朱军龙考上了大学,如今18岁的他,长得人高马大,200斤的体重但朱奶奶还是坚持叫他“宝宝”。
他知道这是奶奶的爱意,所以每次都答应的很愉快。
而拿到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对朱奶奶来说,是开心的不得了的事情,可惜大学的花费昂贵,每年仅学费就要两万多。
朱奶奶一个月的退休金只有两千元,仅够她和老伴的日常生活支出。
宝宝知道之后,便安慰她,“没有关系,我可以自己出去打工,学习好还有奖学金。”
不知不觉,眼前的小孩子已经长成了成年人。每当朱奶奶为了不孝儿女抹眼泪的时候,朱军龙就会在奶奶身边,告诉她“奶奶,我会一直陪着你的!”
要上大学的朱军龙也确实是这么想的,谈起大学生活和未来,他唯一的方向就是要好好孝敬奶奶,工作之后也要时常陪着奶奶。
这样的朱奶奶和黑人小孩的祖孙感情,你怎么看呢?朱奶奶二十来年的付出,又是否值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