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上海民营院团小戏/节目专场在长江剧场举行,上海七家民营院团带来了筹备许久的戏曲、曲艺、舞蹈等小戏小节目,很多院团的当家人在此次展演中都退居幕后,旨在展现新人新作。尽管都是短时长的作品,但主创阵容丝毫不亚于打造一台大戏。
上海勤苑沪剧团在此次展演中再次聚焦乡村题材,带来沪剧小戏《陌上心曲》。故事发生在上海嘉定区,因为乡村振兴规划需要动迁一户农家的一棵柿子树,但老太太却始终不愿意搬走,最终因情化解了这份心结。从《51把钥匙》《银杏树下》《石榴红了》等大戏的题材选择,到此次《陌上心曲》,勤苑沪剧团一直用上海的声音唱响社会的正能量。
主演《陌上心曲》是剧团的中坚力量张国妹,此前曾担任过几次女一号。自嘲变成“佣人”的王勤笑言:“剧团要健康发展,就是要出人出戏,不能总是我顶在最前面。”勤苑沪剧团的特色就是演出场次多,每一位演员都能得到锻炼的机会。“我最希望看到团里的演员都可以在观众中获得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尤其是在上海民营院团展演这样的平台上。”王勤说。

此次张军昆曲艺术中心选送的昆曲折子戏《百花赠剑》,也由青年演员顾思怡和张争耀担纲主演,是中心在传播与传承昆曲中秉承“出新人、出新作”的又一次推动和实践。去年顾思怡刚刚从上戏戏曲表演专业毕业,在校期间便参与张军昆曲艺术中心实景园林昆曲《牡丹亭》的演出,还曾参演过优秀民营院团展演获奖剧目《爱情四季·琴挑》,两位青年新秀通过一次次大平台的磨炼,正在成长为昆曲舞台上冉冉升起的新星。
上海鼓鼓文化艺术团带来的打击乐《戏·鼓》,通过排鼓华彩乐段、中鼓竞技,以明快的节奏,激越的鼓点将听众代入戏中,以大小不同鼓的音色变化和不同节奏的乐句,形成角色讲述人物对白。每位演奏者的一起一落、一槌一音、一句一韵尽在戏中,看得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不懈努力和对“艺无止境”的孜孜追求。
上海青浦鹤音艺术团的沪剧小戏《一张米票》围绕着一张米票,牵扯出了抗日战争中,发生在青浦青龙镇上的两段尘封往事。十斤救命粮,军民鱼水情,一张米票的承诺,承载着两代人70余年的初心接力。上海阳与光舞蹈团的舞蹈《游吴越》,创作灵感源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诗词唐代杜荀鹤的《送友游吴越》。舞蹈作品运用中国古典舞舞种语汇与现代编舞的技法相融合的编创方式,展现江南文化之韵律。上海小韦伯儿童音乐剧团相声《马小乐的“食指”和“拇指”》取材于该团原创儿童剧《马小乐的奇妙暑假》,摘录热爱表演的马小乐和爸爸马大乐之间的精彩生活片段。
大轴登场的是上海文慧沪剧团的小戏《纺织仙女》,和很多民营院团当家人此次力推新人一样,文慧沪剧团团长王慧莉也坐在台下,台上扮演“黄宝妹”一角的是院团当家花旦缪佩红。(新民晚报记者 赵玥)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