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胎时代,4000多万不孕夫妇刚需,生殖辅助即将进入医保(第一试管网)

admin 3年前 (2022-09-17) 成都试管婴儿 135 0

喜欢本文?别忘记关注、点赞、收藏、转发噢!

36岁的连微终于下决心辞职,随丈夫去了上海。她和丈夫就职于位于国贸CBD商圈的同一家大型上市公司,北京的房子是连微买的,住着挺舒服,到上海又变成租房一族,但丈夫拿到了月薪5万的另一家公司的offer,不走肯定不行。当然离开也有好处,丈夫是北京土著,独子,比她小1岁。结婚5年来,公婆催生压力山大,离开后距离远了,压力会小一点。

这几年来,在2200万人口的北京,连微找遍了能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医生,包括民间疗法。其中包括尝试一种捏筋“治血瘀”法,每周她都去2次,被所谓的“送子医生”捏得胳膊上青一块紫一块的。5万多元花完和半年罪挨下来,她的生理期仍杳无音信,情绪几次徘徊在崩溃的边缘。

到了上海,连微想再试试求助于试管技术。她知道,做一次试管婴儿(IVF)要3万到5万,全自费,而且没法保证一次成功,必须有丈夫的高薪作为物质基础。而且做试管婴儿,还要根据生理时间决定诊疗日期,她的生理期从来就没规律过,平衡工作和就诊几乎成为不可能的任务。这回辞职后可以安心做试管婴儿,争取尽快完成生子大计。

几年来连微没少请假治病,影响了工作表现不说,周边人尽皆知,无形中也是压力。她有事业心,年纪本处在事业上冲刺期。其他女同事生完孩给老人带,自己还可以去拼一把事业。但由于不孕,连微免不了在事业、丈夫和要孩子中反复纠结,无法全力去拼,又没有辞职的决心。她知道如果再不能生下孩子,她的婚姻很难保住,更别提堵住众人悠悠之口。

在上海最好的生殖中心,连微继续着艰难的求子之路。

医生告诉连微,做试管婴儿前,先要做一系列检查,B超、宫颈检查、染色体检查等,符合条件后才能做。促排卵是第一步,需要打针刺激卵巢让多个卵泡同时成熟。促排卵针每天打一次,连续打10天,从体检到受精卵移植的全过程需要50-60天[1]。丈夫负责赚钱和提供精子,检查、取卵、移植和孕育只能由连微独自面对。第一次试管移植失败了,连微很沮丧,但只能自己慢慢调整休息,为下一次移植做准备,既然开始了就得做到成功为止。她这样安慰自己:上天欠我一个可爱的宝宝,只要一直坚持,孩子总会来的。

01

生育欲望和生育力之困

2021年儿童节的前一天,“放开三胎”的消息来了。中央宣布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2011年11月起,开始全面实施“双独”二孩政策。

2013年12月,单独二孩政策时代;

2015年10月,全面二孩政策也推开了。

从一家一孩到允许三胎,不过10年时间。

生育政策如此急促地放开,背后是暗流涌动的少子化趋势。

生命,一个美好而惊喜的存在

过去10年,我国出生率和人口增速逐渐走低。人口年均增速从0.57%降至0.53%。2020年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已跌破1.5的警戒线,人口发展进入关键转折期。如果没有新增人口补充,人口负增长时代会加速到来[4]

图源[3]

一方面,受经济负担、事业发展或生活质量等多重因素影响,有的新生代婚恋意愿低,或婚后不生或少生的趋势明显。

另一方面,不孕不育的夫妇却面临“想生却生不出来”的隐痛。他们和“倒计时”生育时钟赛跑,辗转多地求医,甚至求神问卦,在无数次失望的煎熬中寻找希望。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6],我国结婚登记女性的年龄占比中,35岁及以上非最佳育龄妇女的占比正逐年增加。晚婚导致晚育,加大了不孕不育的发生几率。

目前我国超过4000万人面临不孕不育的难题[5]。不孕不育症的定义是,至少一年频繁进行无保护措施的性行为仍无法怀孕[2]

很多人转而求助于辅助生殖技术。目前最主流的辅助生殖技术是“体外受精”方式,即“试管婴儿”。北京大学乔杰院士团队的最新全国生殖健康流行病学调查[7]指出,2007年-2020年间,我国不孕症发病率已从12%升至18%,每年约有30万名试管婴儿诞生。据统计,目前我国治疗的总周期数已超过100万周期/年,成功率已基本接近欧美发达国家水平。

02

辅助生殖补贴应“降低门槛”

在生殖技术服务体系方面,问题不大。2022年7月11日国家卫健委回复,2016年至2021年6月底,全国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医疗机构从451家增加到539家,现有辅助生殖机构基本能满足服务需求。

另一方面的问题却在凸显。由于辅助生殖的价格昂贵且全部自费,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的呼声较大。

目前不孕症患者按照治疗难度和方案的不同,在辅助生殖技术的花费少则几万元,多则数十万元,经济负担重。对于目前少子化的中国来说,急需政策帮到他们。

广州张女士借助试管婴儿技术生了一对双胞胎,她说,试管婴儿技术一个周期的花费大概3万元;如果有其他问题需要先治疗,还要调理身体等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或一次不成功,还需要重复做。身边有不少朋友花费超过10万元,对于打工家庭来说,无疑是笔巨款。

35岁广西玉林打工妹阿雪,结婚五六年未能怀孕。到医院检查,发现是因为严重的盆腔炎导致无法受孕。医生建议她治好炎症再尝试怀孕,或做试管婴儿。但她为节约费用,在乡下找了无牌“黑诊所”治疗炎症导致病情加重,无法自然怀孕。无奈之下,阿雪只能选择做试管婴儿,可第一次做试管婴儿就失败了,由于没有经济能力,阿雪的老公决定放弃。

所以,对于像阿雪这样困难但有生育需求的家庭,该是政府出手的时候了,因为不想生的无法勉强。生育的缺口,可以通过帮助那些有生育需求但不能生育的人们来稍作填补,毕竟人口不断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是我们都不愿见到的。

部分省份相关负责人想明白了这个事,纷纷表示,准备将生殖技术纳入医保。

2022年3月8日,针对网民建议“补助辅助生殖”的留言,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回复称,下一步将把常见的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减轻群众负担。

2022年5月16日,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对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第0856号建议的答复中表示,医保部门已将药物溴隐亭、曲普瑞林、氯米芬等促排卵药品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提升不孕不育患者的用药保障水平。下一步将医保能承担的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费用可控的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浙江省医保局制订的《关于支持“浙有善育”促进优生优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制定人工授精和试管婴儿等治疗不孕不育的辅助生殖相关技术医疗服务价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适时将其纳入生育保险支付范围”等政策举措,加大不孕不育家庭医疗保障力度。该《通知》已于2022年5月19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2022年7月11日,国家卫健委网站答复全国人大代表《关于提高健康教育、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的建议》表示,下一步将积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调整完善医疗服务项目相关政策,进一步加强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满足群众生殖健康需求。虽然答复中没有明确表态要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但至少表明了积极的态度,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温馨提示:科普文章不提供专业诊疗意见,具体诊疗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欢迎转发、收藏、点赞、关注!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

免费电话试管方案咨询微信咨询

试管助孕咨询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
干货微信添加 咨询助详情
下载二维码
引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