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0日清晨,在广州越秀区一个老式小区里,市民“小文”刚走出楼下大门时,就隐约看到不远处的水泥地上,似乎躺着一个人。
“小文”往前走了几步,她看到躺着的人脸朝下,旁边还有一滩血迹,这时,“小文”意识到情况不对,她得赶紧打电话报.警。
就在“小文”转身的那瞬间,身后忽然传来一声巨响,她回头一看,一个年迈的老爷子从上面掉下来。
一瞬间,整个小区被小文的尖叫声和巨响声笼罩着,居民睡意全无,纷纷跑出来一探究竟。
后来经周围人确认,躺在地上的一男一女是一对夫妇:60岁的文姨、65岁的刘叔。
围观的人,有人在悲伤,有人在担忧。
悲伤的是,大家所担心的事情,最终还是发生了。
担忧的是,老俩口的两个小孩,以后该怎么办呢?
这两个小孩不是别人,是文姨和刘叔的亲生儿女,姐弟俩还不到10岁。
文姨和刘叔到底经历了什么呢?
他们的去世是意外吗?
年过六旬的老人,为什么孩子不到10岁呢?
种种疑团,随着街坊的透露,真相渐渐被揭开……

01儿子去世,再生双胞胎
刘叔和文姨原本有个幸福的家庭,他们的身边有个非常懂事的儿子,儿子虽然学习成绩不算好,但为人上进、能吃苦。
他在父母的支持下,自己创业开了一家卖电脑的档口。
原以为,一家人的日子会越过越好,谁知,命运和他们开了极大的玩笑,儿子在20岁那年,在一场意外中去世了。
唯一的孩子走了,文姨无法承受,更没能从悲痛中走出来。
她把自己关在家里很多天,等她再走出家门时,街坊看到的那一刻都吓到了。
文姨的一头黑发,一下子全变成银白色,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也很不好。
那段时间,每当和刘叔走在街上,看到别人一家几口的时候,文姨的心别提有多痛。
自从儿子去世,再也没人开口喊她妈妈了。
然而,文姨的观念很传统,她觉得没有孩子的家庭是不完整的。
可是,孩子走了,她们的家注定永远无法完整,一想到这文姨的心就更痛。
有一次,文姨在和邻居聊天时,又勾起她丧子之痛,这时,邻居告诉她:“可以做试管。”

这句话,如同一根救命稻草,让文姨逝去的心,重新复活。
可是,钱是个大问题,当初长子创业时,文姨和刘叔已经掏出20万的积蓄,如今孩子没了钱也打了水漂。
但一想到有生之年还能再当妈妈,文姨和刘叔没有顾虑太多,他们马上付诸行动。
也许是上天不忍心让这对夫妇再遭磨难,文姨第一次做试管便成功了。
文姨成功怀上孩子后,她和刘叔的脸上也逐渐有了笑容。
因为做试管又花掉大部分钱,文姨家已经陷入赤贫状态,但夫妇俩并没有向外界求助。
他们为了提前给孩子挣奶粉钱,年过五旬的两人还在卖力地工作。
刘叔是个工人有份固定工作,但文姨没有。
她做的工作都是苦力活,她坚持运煤,有时会替街坊扛煤气罐上楼,楼层高的一楼则加收5毛钱。
别人怀一个孩子已经很辛苦,文姨身怀双胞胎还在做苦力,那是肉眼可见的吃力,可文姨依然在咬牙坚持着。
她说:“我自己有本事慢慢熬,熬到承受不了为止,养到我自己没本事为止,我现在不对社会有任何要求。”
总算熬出头的文姨,在2002年10月顺利生下龙凤胎,姐姐叫茵茵,弟弟叫亮亮。

02养龙凤胎,有喜有悲
孩子的到来,给文姨和刘叔增加了不少幸福感。
当他们抱着孩子去楼下散步时,街坊们看到这对龙凤胎长得眉清目秀,不由得纷纷称赞“真有福气”。
每当这时候,文姨和刘叔内心十分地满足,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好。
可幸福归幸福,伴随而来的更多是抚养孩子的辛苦。
为了增加收入,文姨在孩子稍大点的时候就出去工作,那时候,老城区的煤气管道开始改造,用煤的人越来越少,文姨只好去打短工、收废品。
白天干活,晚上回来还要带孩子,文姨一天只能睡5个小时。
累得不行的时候还向街坊说过“带孩子比卖煤辛苦”这样的话。
当时,很多人都安慰她,等孩子再大点就好了,就连文姨自己也是这样认为的。
然而,好不容易熬到龙凤胎上了幼儿园,情况还是没有好转。
孩子是在新时代下出生了,文姨和刘叔的教育方式,却还停留在他们那个年代。
年轻家长都是早早就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文姨和刘叔却总是事事亲力亲为。
龙凤胎上幼儿园时,刘叔左右肩各背着一个书包,一手拉着一个孩子将他们送到学校。

文姨为了照顾孩子,干脆在幼儿园找了一份清洁工的工作。
在那里,当文姨看到孩子玩得满头大汗时,她就会拿着毛巾直接跑过去,然后再蹲下来帮孩子擦背。
文姨节省习惯了,她舍不得买新鲜昂贵的水果,经常买那种有点烂但比较便宜的水果,带到学校给龙凤胎吃。
有一次,幼儿园的做饭阿姨对她说:“现在的孩子都很金贵,谁还吃烂的水果。”文姨笑着说:“我家亮亮吃的。”
在文姨眼里,她家条件虽然不好,但孩子特别懂事听话。
可文姨也很少夸孩子,更不懂得如何鼓励他们,只要孩子做错事,她总是大声地训斥他们。
龙凤胎刚上幼儿园时,不太会和小朋友接触,后来在老师的引导下才慢慢融入小团体。
刘叔对孩子比较温和,但他也一样,不知道怎么跟孩子互动,很多时候孩子在玩,刘叔就默默在坐在一旁看着他们。
除了这些,令他们感到头疼的还有幼儿园的各种兴趣班。
眼看着别的小孩学这学那,文姨和刘叔心里特别着急,但有什么办法,兴趣班太贵,他们也交不起。
但为了孩子,还会从牙缝里省一点钱,让姐姐学心算,让弟弟学画画。

03孩子越大,大人越焦虑
原以为孩子越大,父母会更轻松一些,可事实并非如此,双胞胎上了小学之后,文姨和刘叔更加力不从心。
首先是刘叔,他对待孩子还像幼儿园一样,每天上学都是帮着姐弟俩背书包。
晚上洗澡时,他怕孩子太小不懂得控制水温从而被烫,刘叔还坚持为孩子洗澡,每次洗完后,他都累到站不直腰。
这还不是什么,最难的是辅导孩子做功课。
刘叔只有初中文凭,他拿着孩子的小学课本,根本看不懂题目,尤其是英语,对于他来说就像天书一样,压根看不懂。
有一次,邻居林太看到刘叔在辅导孩子做作业,他拿着课本看了半天,最后还是默默地放回到孩子的面前,看着孩子失落的眼神,林太于心不忍,她便走上前去帮助刘叔辅导孩子。

文姨也不好过。
文姨不怎么会做饭,别人是变着花样为孩子弄吃的,文姨做的饭很寡淡,很多时候孩子都当面说“不好吃”。
孩子小不知道这话对于文姨来说,有多伤她的心,但文姨却把这话放在心上了,她也想做好饭,可做不出来啊。
得不到孩子的认可,自己也做不好,文姨越来越失落。
好几次文姨去亲戚家坐时,看着他们的家庭,她很失望地说:“你都有孙子了,我们的孩子却还那么小。”

越是担心,人就越焦虑。
文姨和刘叔很担心他们现在的情况,以后会看不到孩子成人,成家。
“很后悔生了这对孩子,其实是在害他们。”
可老俩口自尊心很强,从不接受周围人的帮助,街坊给他们送钱、送东西,他们都不要。
渐渐地,文姨的情绪开始不对劲,心情坏的时候会用头去撞墙,孩子吓到跑去大伯家,告诉他:“我妈妈恐怕是疯子。”
她还常常出现幻觉,总感觉有人要害他们一家。
后来,大家才意识到文姨病了,她得了抑郁症。之后在亲戚的陪同下,文姨去医院治疗了两个月。
好不容易等到文姨出院,谁知,轮到刘叔不对劲了。
刘叔开始出现睡不着觉,有时一个人独自在房间待了很久都不出来,好几次他和孩子的老师说:“我顶不住了。”

2011年底,刘姨病情加重,但是在过年家族聚餐时,她还是很正常,会给每个人夹菜,还会给孩子发利是钱。
2012年2月7日,邻居发现文姨一个人跑上天台,邻居发现苗头不对,叫上刘叔一起去天台把文姨劝下来。
2月10日,文姨趁刘叔不注意,再次冲出房间,从天台一跃而下,不久后,刘叔也跟着跳了下去。
父母去世时,两个孩子还不知情。
后来,当亲戚、邻居都到来时,两个孩子也许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时,弟弟放声大哭,姐姐很控制自己,她一滴眼泪都没有流。
几天后,居委会为孩子找了心理医生辅导,姐弟俩才渐渐平复了心情。紧接着,他们看到孩子现在成了孤儿,立刻着手为孩子办理低保户。
可文姨和刘叔走了,姐弟俩如何安慰又成了问题,他们该何去何从呢?
经过大家商量,孩子的监护权由姑姑承担,可姑姑已经快70岁了,自己都顾不来,她又怎么照顾孩子呢?
与孩子同辈的表哥、表姐们,也早已结婚生子,他们承担自己小家已经够吃力了,再加上两个孩子更是难上加难。
正当大家不知道怎么办时,西周教育研究所的所长提出收养这两个孩子,所长他将姐弟俩带到自己家生活,他承诺会抚养至他们上完学为止。

失去父母的姐弟俩,也仿佛一夜间长大。
在新家,他们很快便适应,姐姐特别懂事,会主动照顾弟弟,当她看到弟弟爬上床时,会在下面提醒他注意安全。
后来,姐弟俩在日记上写着:“爸爸妈妈,你们放心我们现在很幸福。”
文姨和刘叔的离开,让人痛心,两个孩子能找到好的去处,我们放心。
但愿接下来的日子里,姐弟俩能够得到更多的温暖,带上父母的期望健健康康地成长。
很多人说,文姨和刘叔不应该在那个年龄生下孩子。
我想,这是作为年轻一辈的看法,对于文姨和刘叔那个年代的人来说,他们对“没有孩子的家不完整”有比较深的执念。
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执念,让他们忽略了现实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会遇到的诸多困难。
养育孩子,是件痛并快乐的事,如何教育孩子,更是父母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所以在生孩子之前,我们都需要多一份理性,多做一些计划。
能够提前做好准备,哪怕日后真的困难重重,心中依然会有“预料之中”的那种坦然和底气。
来源 居里娘娘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jiahe202110@126.com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