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墙、碉堡、琉璃瓦
曾经
云南省政府专门接待
国家领导人和外宾的地方
居然对外开放了
近年来
为了响应“绿美春城”
建设公园城市的相关要求
震庄迎宾馆打开大门
局部片区向公众开放
还特别推出了
独具云南特色的传统过桥米线
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品尝
每天
前来震庄迎宾馆游览、打卡的市民
络绎不绝
市民:“过去不可以进来,因为都是接待外宾的,现在听说开放了就来看看,过去感觉就是不是一般老百姓来的地方。”
市民:“觉得有点神秘的,一般不是老百姓来的地方。”
市民:“这开放了我们过来看看,尝尝它的过桥米线,小时候的记忆比较高大上,然后比较神秘庄严,小时候跟我父亲来这的时候,工人文化宫东风广场这搭个台子,我们还跑去台上专门来这看,觉得挺神秘的。”
仅一墙之隔,却是两个世界,它的西边紧邻盘龙江,东边面对昆明南北主要交通干道——北京路。外面的世界高楼林立,尽显现代化都市风范;墙内则是绿意盎然,闲亭、小池、飞鸟,几座古典小洋楼藏于大片绿荫。
高墙仿佛一道屏障,隔绝了喧嚣和浮华,为园内守住了天然的清凉和宁静。
图源:云南震庄迎宾馆
近年来,为了响应“绿美春城”建设公园城市的相关要求,震庄迎宾馆也是打开大门局部片区向公众开放,还特别推出了独具云南特色的传统过桥米线,由此也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品尝。每天从早到晚,前来震庄宾馆游览、拍照打卡的人们更是络绎不绝。
图源:云南震庄迎宾馆
市民:“按我们这年纪还是想来了解下,昆明的历史文化,特别是名人的旧居呀,开放大家能进来看看挺好的。”
市民:“因为这个地方一直以来,对我们这个年龄来说,它都是一个记忆,很好的了解下一些历史文化呀,因为以前只是知道它是一个很神秘的存在。现在可以看看了解一下,看看有哪些名人住过呀,对更进一步的了解昆明,然后热爱这个城市是很好的。”
但期间也出现不少不文明行为。随意采摘花朵、踩踏草坪等行为随处可见。在此,工作人员也提醒广大市民,前往园内游览、用餐时,请一定要注意爱护公共环境卫生,加强自律,摒弃不文明习惯,在美丽的园景中,让自己的行为也成为别人眼中的美丽风景。
云南震庄迎宾馆始建于1936年,前身为民国时期云南省主席龙云先生公馆,特殊的历史背景赋予它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园内自然、人文景观相得益彰,在昆明市中心绝无仅有。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是我省重要的政务接待场所之一。
盘龙江南太桥段的东岸,一排厚重的灰色高墙与外界隔绝,里间或建有碉堡,给人总是有种神秘和威严之感。
西边紧邻盘龙江,东边面对昆明南北主要交通干道——北京路。外面的世界高楼林立,尽显现代化都市风范;墙内则是绿意盎然,闲亭、小池、飞鸟,几座古典小洋楼藏于大片绿荫。
高墙仿佛一道屏障,隔绝了喧嚣和浮华,为园内守住了天然的清凉和宁静。
说起“震庄”名字的由来,其实还大有讲究。旧时这里原本是块空地,仅有两个水塘。1914年4月,德国政府派驻成都领事前来昆明商谈在昆设立领事馆事宜,之后便选址在此建立了领事馆。
1919年,中德断交,驻滇领事撤走,领馆关闭。德国人撤走后,龙云在建私家花园别墅时,看中了这栋近在咫尺间的洋房,将其买断,围入了私家花园中。1941年,开始在此修筑自己的公馆别墅。
据说,龙云把它用作公馆后,一直为其名称费神,不知该起何名,既要名正言顺,又要如雷贯耳。为此,他专程去金殿求签问卦,以求一个好名号,结果求得“震卦”。先生姓龙,龙有携雷电之势,乘风而上,不可阻挡,乃大吉之兆,后来公馆就定名为了’震庄’。震庄按传统园林式布局,东西宽约180米,南北长约190米,占地面积约3.5公顷。
庄内有人工湖,湖心有小亭,湖滨叠石为山,建重檐阁亭于花木间。楼宇之间是传统的四合院的布局,错落分布着锦楼、绣楼、乾楼、坤楼,既有中国古典园林的风貌,又有欧式建筑格调。
其内部装修金漆彩绘,豪华典雅,室内陈设布置,中西结合,相得益彰,别具一格。
震庄的核心建筑乾楼是典型的法式建筑,准确的说是法国文艺复兴晚期风格。别墅前面是赏心悦目的花圃,名花奇树遍布其间,浓荫苍翠,亭台楼榭,曲径通幽,一片碧绿的池水,波光荡漾,全然是都市净土。
新中国成立后,震庄成为云南省接待国内外贵宾的“国宾馆”,定名为“震庄迎宾馆”。曾接待过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一些国家的元首政要,受到中外嘉宾广泛好评。震庄迎宾馆是我省历史最长、接待规格最高的国宾馆。
多年来,它为云南省的礼宾接待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承载了一代又一代昆明人的记忆。
昆明信息港整理编辑
来源:都市时报、8099999
编辑:丛 林
审核:李贵芳
终审:宋建波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