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贝勃法则》指导你:如何判断男人的爱情?
小潘心理课堂
第一次刺激可以缓解第二次小刺激,这就是所谓的“贝勃法则”。一个企业要想摆脱“眼中钉”,首先要对企业内的无关人员进行大规模的整顿或解雇,让大家习惯这种冲击。然后,在最近的几次人事变动中,矛头都指向了原来的目标。很多人在经历了之前的震惊之后,对接下来的震惊都已经麻木了,不管是将他辞退,还是以其他方式对付他,他都会淡然处之。职场如此,恋爱亦如此。
如果一个男人被定义为“心胸宽广的大萝卜”,那么他的下一个女朋友多多少少会有这样的预警心理。如果他原本是一个人人称道的“好男人”,那么突如其来的相遇,会让所有人都感到意外。我们以陈氏两兄弟陈冠希和陈赫为例。同样是花心的种子,因为之前的绯闻和某件事,陈冠希让大家对他有了固定的印象,认为他就是传说中的“花心人”。
所以当日后爆出关于陈冠希的传闻时,大家都觉得理所当然,认为他很正常。而陈赫的成名也是因为之前的《爱情公寓》,“好人是我,我是曾小贤”。再加上他和前妻进行了十几年的爱情长跑,终于修成正果。公众对他的印象是“好人”。因此,当陈冠希像换衣服一样勤快地换女朋友时,公众对他的态度是宽容的;而一旦陈赫发生“出轨”事件,网络上的骂声就能淹没他和他的出轨伙伴。
有人说,这是因为陈冠希没有结婚,而陈赫已经结婚了,离婚后还利用前妻炒作“好男人”人设。但单纯从感情的角度来看,两人都对自己的感情不忠。公众态度的悬殊很大程度是因为《贝勃法》。陈冠希本来就是个轻浮的人,出点问题也很正常。好像A公司一直在裁人,总有一天会是我,我做好了接受的心理准备。
但陈赫是一家经营良好的B公司,从未因重组而裁员。某天突然跟我宣布“公司解散,你明天不来了”,我在后续调查中发现这家公司还在运营,如果运营的是一个好品牌,除了怨恨,心里会有很大的愤怒。这是两种模式的区别,也是两种男人的区别。
《贝勃法》的实质是给人们一种心理缓冲。对于同样爱玩的男人来说,有没有前科是一个可以看的参考条件。人们对他人的态度中有一个“印象”因素。多了就会“麻木”。愿你永远只做对的人,做对的事,练就敏锐的眼光,成就天长地久的爱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