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三代试管婴儿医院排名(12年前,60岁高龄生下双胞胎的失独母亲,她后悔了吗?)

admin 2年前 (2023-05-07) 广州试管婴儿 54 0

  文 | vera

  上一次看到盛海琳的消息,是在12年前。

  那一次,她以超高龄产妇的身份,通过试管婴儿剖腹产生下一对双胞胎女儿,取名智智和慧慧,一时间成为“传奇”。

图片来源网络

  如今,12年过去,再次听到这位合肥老人的消息,竟是老伴儿的去世。

  12月8日,盛海琳73岁的丈夫突然离世,留下双胞胎女儿才12岁,还未成年,这无疑带给老人巨大的悲痛和沉重的压力。

图片来源网络

  面对自己当年“孤注一掷”的决定,盛海琳没有后悔,却有遗憾。

  她遗憾丈夫没有“珍惜”自己的身体,没能等到两个小女儿顺利长大成人。

  痛失永爱,盛海琳满心都是无言的疼痛,尚且年幼的两个孩子成为她继续生活的动力,她坚强地表示:“未来唯有携幼女拼命地好好活。”

  回望盛海琳的故事,六十岁还要为生孩子拼命,仅仅是因为她是一位“失独妈妈”。

  不顾外界的流言蜚语,艰辛的育儿之路为她带来太多外人无法想象的艰辛,也让她承受了远超常人的压力。

  2009年,盛海琳唯一的女儿婷婷因为煤气泄漏而中毒身亡。

图片来源网络

  婷婷刚去世的那段时间,盛海琳的眼泪都哭干了。

  她不明白人类生活的运转究竟有何道理?

  她做孩子时,每家每户都有好多个孩子,自己也是姐妹四个从小长到大,没让父母操多少心。

  怎么轮到她做父母,面面俱到地操持孩子的学业、工作、婚姻,到头来,唯一的孩子却意外过世了。

  她一遍遍反思:

  响应国家号召,晚婚晚育,27岁结婚,30岁生子。

  无论是在部队,还是转业后,工作尽心尽责,也有文化和道德层面的追求。

  为什么该她倒霉?

图片来源网络

  极度伤心之时,她也曾想过随着女儿一同离去。

  求死之前,她去见了寺庙的法师。法师说,死不是一扇门,你不能通过死见到你的女儿。

  法师还建议她,你不要老是跑去墓地跟你女儿说话,扰得她不得安宁,妨碍她投胎转世。

  那么,死也没有了意义。未来的几十年要如何度过呢?

  盛海琳想到了领养一个孩子。她求助亲戚再生一个过继给她,打电话给各城市的孤儿院想要领养一个孩子……

  甚至在警方破获了一起拐卖案之后,她打电话过去询问是否能将救出的孩子暂时放在她那里扶养,等到孩子的亲生父母前来,她再把孩子还给人家。

  可以说,能尝试的方法盛海琳都尝试过了。多番求助无门,她思虑再三,做好了万全准备,希望通过试管的方式自己再生。

  幸得老天眷顾,她成功诞下了两个女儿。姐姐长得像离世的长女婷婷,妹妹长得像女婿。

  盛海琳相信人是有灵魂的,女儿女婿是以这样的方式,重新回到了她的生命中。

图片来源网络

  不被理解的失独再育

  盛海琳的双胞胎女儿是她恳求再三,于2009年7月份,才被合肥的解放军105医院生殖中心的医生接纳。

  考虑到盛海琳的身体状况,医生起初说什么也不同意。

  盛海琳再三恳求,并以自己也是学医的前提做保证:如果期间有任何问题,一定会停止。

  医生没有办法,也出于同情,答应了她的请求。

  经过3个月的用药调养后,盛海琳的身体各项机能都有所好转,尤其月经在绝经五六年后,也重新恢复,这让医生都感到意外。

  2009年10月13日上午,她进行了试管婴儿手术,三个受孕成功的胚胎,被移植到盛海琳体内,存活下来两个。

图片来源网络

  2010年5月25日9点零5分,60岁的盛海琳的一对双胞胎女儿提前出生,大的3.7斤,小的2.9斤。

  她打破了生育极限,成为当时中国最高龄的产妇。

图片来源微博

  从盛海琳怀孕开始,关于她的争议就从未停止过,出现最多的负面评论就是觉得她自私,利用双胞胎来掩埋悲伤。

图片来源微博

  中国社会科学院一项研究称,中国目前已有100多万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卫生部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增失独家庭7.6万个。

  据人口学专家易富贤根据人口普查数据推断:

  中国现有的2.18亿独生子女,会有1009万人在或将在25岁之前离世。

  这意味着不用太久之后的中国,将有1000万家庭成为失独家庭。

  广州日报曾采访一位名叫“倩影”的网友。

  多年来,她为失独家庭组织聚会,想帮他们走出悲伤。可她发现,这世上所有的伤痛都能被时间抚平,唯有丧子,太难了。

  对于失独父母来说,没有了唯一的孩子,家已不像家,日子也没有了奔头。

  15年前,清华大学潘妙良教授35岁的儿子,突发心脏病去世。

  那天,儿子曾给妈妈发过一条短信:“妈妈,我心脏不舒服。”

  可早早睡下的老两口,错过了孩子最后的呼救。

  从那天起,潘教授的电话再也不敢关机,好像总有一天,那个属于儿子的来电会再次响起。

  那块儿子去世当天吃剩的半块馒头,被他用保鲜膜封上,一存就是5年。

图片来源网络

  失独家庭的夫妻曾经做过父母,享受过和孩子在一起的天伦之乐。

  现如今,孩子骤然离世,如同抽离他们全部的生活希望,从此以后世界里只有黑白,不再有色彩。

  正如电视剧《我在他乡挺好的》里,失去女儿的胡晶晶妈妈说的:

  “没了孩子,其实就没了与这个年轻时代的联系,再怎么想努力跟上世界的节奏,也只是无力。”

图片来源《我在他乡挺好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盛海琳的选择无可厚非。

  在有知识、有能力,也有办法生育的情况下,盛海琳幸运又平安地再次拥有了两个可爱的女儿,小公主们的诞生也让她的生活再次有了奔头。

  为了孩子们的生活和教育支出,她到各地做养生讲座,讲糖尿病和高血压的预防。

  她口才出众,演讲水平很高,每场讲座能拿四五千元。

  最忙的时候,盛海琳一个月辗转了20多个城市,在家中只能待3、4天,一年中300多天都在外地,拉个旅行箱扎穿梭于各大城市机场。

  虽是苦了点,累了点,但想到两个懂事的女儿,盛海琳心里还是充满着喜悦。

  姐姐才三四岁的年纪,在妹妹哭喊着“想妈妈”的时候,已经学会用妈妈的口吻安慰妹妹:“别哭,别哭,妈妈要挣钱养宝宝呀。”

图片来源网络

  如今,两个女儿已经十二岁,即将进入青春期。

  智智说,以后想早点结婚,二十岁就结了,这样爸爸妈妈能早点看到。盛海琳听了心酸又满足,只可惜,丈夫已无法看见这一切。

  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作为局外人的我们,永远无法走进失独父母的内心,感受他们的痛苦。

  失去独子,他们甚至连求生的本能都会失去。但凡有其他办法,他们也不会愿意冒着高龄生育的风险和随之带来的种种问题。

  我们能做的,唯有尊重和祝福。

  “不建议失独家庭效仿”

  距离盛海琳产下两个女儿,已经过去十二个年头了。

  这些年,她除了东奔西走的讲课,还要分出时间照顾因中风而瘫痪在床的老伴。

  2016年春节前,盛海琳要到无锡、苏州和杭州去讲课,她想着这也许是个全家一起旅游的好时机。

  于是她叫上一个战友作伴,再和丈夫老吴商量,带上智智慧慧前往无锡。

  那场讲座结束后,苏州那边派人过来接他们,老吴却突然躺在酒店床上,说自己起不来了。

  盛海琳很疑惑,去拽丈夫,结果丈夫直接倒在了地上,中风了。

图片来源网络

  老伴中风后,偏瘫在床,日常起居都需要人照料。盛海琳因为之前做试管导致的后遗症还未完全恢复,加之两个女儿,她只能请保姆来照料。

  家里最多时请三个保姆,一个照顾病人、一个照顾孩子、一个烧饭做家务,一个月保姆的开销要三万多。

  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经济基础,根本支撑不下来,她只能像颗螺丝钉一样连轴转。

  如今丈夫去世,虽然少了照顾的压力,但也让盛海琳失去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柱。

  北京一家电视台曾经采访盛海琳,带来了几位幼儿教育专家,专家给盛海琳画了一张扇形图,黄色代表她在外面的时间,绿色代表居家时间,黑色是休息时间。

  结果显示,她仅有30%的时间在陪伴孩子。

  盛海琳很无奈,她也想时刻陪着孩子成长,但如果她停下不赚钱,仅靠和老伴每月一万多的退休金,两个女儿的教育和兴趣班,老伴治病的钱怎么办呢?

  两者只能取其一。

图片来源网络

  作为一个失独再孕的高龄母亲,盛海琳被许多同样遭遇失独的家庭特别关注着,他们在她的身上看到了启示与可能,把电话打到她家,恳请上门拜访。

  十年来,一百多个因疾病、车祸、自杀等导致失独的夫妇联系过盛海琳,其中还有一对夫妇是从日本福岛跑来的。

  但高龄再孕,困难往往会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现。能成功诞下孩子的,少之又少。

  和盛海琳同样失独再生的另一位母亲,与盛海琳同年生下了一对龙凤胎。

  她带着孩子住在月租六百的城中村里。每天六点多起,半夜三点多睡。

  每个月除了一千八的退休金,还要给七家公司做账,每家付给她二至三百元。

  年过花甲,却依然要为孩子们的前程来回奔波。与盛海琳相比,这位母亲的日子显然更难过一些。

  因此,盛海琳是“不建议失独家庭效仿”她的做法的,要在切实评估了自己的身体和经济状况之后再行商议,否则不仅对自己是个负担,对未来的孩子也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那么,这些不再有生育能力的失独家庭该怎么办呢?

图片来源网络

  首先,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对于那些失独家庭,希望相关机构能采取措施,建立良好的养老和医疗保障制度,在人们因为政策限制或是面临生育选择时,没有后顾之忧。

  目前,政府对失独家庭的扶持金额也在逐年增加,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未来政府可以加大扶持力度,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

  其次,要多给予他们一些人文关怀,比如开展心理辅导、临终关怀等多元服务。

  例如云南省昆明市有一个“失独家庭互助之家”。

  其创始人王兰兰本有个活泼可爱的女儿。可惜,天有不测风云,女儿15岁时被检查出尿毒症,后治疗无效离世。

  女儿离开以后,王兰兰为完成女儿“报答社会”的遗愿,开始了自己漫长的“爱心”之旅。

  从奔赴山区捐款捐物,到成立“爱心食堂”,再到组织成立“失独家庭互助之家”,王兰兰牵起了无数失独家庭和孤寡老人的双手,带他们走出来阴霾。

图片来源网络

  希望未来出现更多这样的“帮扶之家”,帮助失独家庭脱离痛苦,互相扶持开启人生新的篇章。

  最后,养老院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

  失独父母由于没有了孩子的赡养,他们多会选择前往养老院来度过自己的晚年。

  但是,多数养老院表示对失独老人的接收上有一定的问题。私立养老院的入住条件需要有监护人的签字,而失独老人并不满足词条件,无法办理入住。

  私立养老院的入住条件需要有监护人的签字,而失独老人并不满足此条件,无法办理入住;

  部分公立养老院会接收一些政府部门安排的失独老人,但是不接收独自前来办理入住的失独老人。

  这就导致很多失独老人即使手握退休金,也无法寻找到合适的养老院入住。

图片来源网络

  2013年,宁波建设了首个区级的失独养老院,当年年底开始营业。

  2015年,广州设立了“失独养老专区”,当时广州市老人院开放了50个床位专门接收失独老人入住。

  2016年8月,北京市将“第五福利院”改造成专门接收“失独”老人或独生子女伤残老人的福利院......

  将来一定会有更多同类型的养老院出现,满足失独老人的需求,让他们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能够以最好的姿态离开这个世界。

  独生,是一个矛盾的词语。

  它意味着一个孩子可以得到父母全部的爱和心血,但也代表着一旦天灾人祸不幸降临到这个孩子身上,就会导致父母的天崩地裂。

  没有一对失独父母,是以随随便便的态度再孕育一个孩子的。

  因为失去过,所以他们再次拥有的时候会更珍惜、更爱护。他们对孩子的倾尽一切,只会更强烈。

  我们不要再站在审判者的角度看着这些失独家庭,对他们对一些理解,多一些帮助。

  愿以后不再有这样为生育而拼命的高龄母亲,也祝愿所有的“盛海琳”们能够健康长寿,陪伴孩子茁壮成长。

  参考资料:

  盛海琳失独再育这十年_澎湃人物_澎湃新闻-The Paper

  11年前,60岁高龄生下双胞胎的失独母亲,如今怎么样了?_腾讯新闻 (qq.com)

  独家|生命不能承受之失:失独阴影下中国家庭之痛 (sohu.com)

  失独——从生死离别到老有所依_腾讯新闻 (qq.com)

  中国有那么多的失独家庭,失独家庭最后的出路在哪里?- 知乎 (zhihu.com)

  12年前,选择试管生下双胞胎女儿的60岁高龄产妇,后来怎么样了?(qq.com)

  Vera,精英说作者,思维跳脱,天马行空,热爱写作,至死方休。精英说是全球精英、海归和留学生的聚集地。我们传递全球资讯、探讨文化百态、创新社交模式、发现独立思想。本文来源:精英说(ID:elitestalk)。小十点经授权发布本文,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 (*)

最新评论

免费电话试管方案咨询微信咨询

试管助孕咨询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
干货微信添加 咨询助详情
下载二维码
引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