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荣获9枚金牌,打破世界记录,这样的人在大家眼里,通常应该是名利双收的人生赢家,再不济也是衣食无忧。
然而,故事的主人公邹春兰却希望自己这辈子都没做过运动员。
对她来说,满屋金牌不仅换不来温饱,还因为训练吃药导致终生不孕,永远没法做一个“完整的女人”。


邹春兰从小就是个大力士。
在吉林农村长大的她,还是个娃娃的时候,就开始帮着家里干农活了。
家里人多。邹春兰有4个姐姐,2个哥哥,一家九口,靠着邹爸爸微薄的收入生活,最难的时候,每天只能吃苞米面。
从小学开始,邹春兰就是当地的运动健将。每次学生运动会,她总能拿个第一名。
靠着这一点,她遇到了人生第一个贵人。
那是她的初中体育老师于学武。
那会儿是1984年,国家决定成立女子举重运动队。
于学武一琢磨,这是个机会,一个项目刚上马,人肯定不多,容易拿名次。
于是,他把运动健将邹春兰叫到杠铃前,让她举举看。
这一举可不得了。邹春兰一蹲一抓,直接把90斤杠铃一把举了起来。
于学武激动坏了,这就是举重天才啊。
爸妈知道后,也很高兴,搞运动,总比在家务农“有出息”吧。
从此,被寄予厚望的邹春兰成了重点培养对象,开始进行举重训练。

为了给他补营养,于学武每次发牛奶的时候,会给邹春兰多发一包,妈妈也会偷偷给邹春兰买点鸡蛋。
邹春兰确实没让大家失望。
经过几个月的训练,14岁的她就在全国女子举重锦标赛中获得挺举冠军,从此开始开挂的人生。
三年后,邹春兰入选吉林省体工队。
所有人都高兴坏了。
对于那个时候的农村孩子来说,这就等于走出了大山,进了省城,有了铁饭碗,这辈子都有着落了。
最开心的是,体工队每个月都有生活补助,邹春兰成了一个有收入的人,可以给家里买点东西了。
邹春兰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她知道成绩越好,收入就越多。
于是她一心扑在举重上,刻苦训练。

为了补营养,从进体工队开始,邹春兰就按教练要求,每天喝一堆营养素。
天赋加努力,让她很快成为女子举重的奖牌收割机。
连续6年,只要邹春兰参加的比赛,没有不拿奖的。光金牌就有9枚,还打破了世界记录。
邹春兰成为家乡乃至吉林省的骄傲,家里摆满了奖牌,还有她在全国各地比赛和旅游的照片。
那时的邹春兰,沉浸在鲜花和掌声中,她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人生轨迹很快就会改写。
更加想不到,每天喝的营养素会让她抱憾终身。


22岁那年,邹春兰跌入谷底。
那是1993年备战全运会的时候,她不小心手臂受伤,第一次没有拿到奖牌。
举重本身就是对身体损耗极大的项目。8年超负荷训练,邹春兰已经是一身伤病,这次受伤,让她再也没法练举重了。
她心里委屈,常常在没人的时候,跑到训练馆,一待就是好半天。
更难过的是,被迫退役后,体工队没给她安置工作。
而且因为不再是运动员,原来的收入也没有了,只剩下364块钱的退役津贴。
困难的时候,邹春兰只能靠队友们每天给她偷饭填饱肚子。
后来,体工队让她先到食堂做临时工,等待分配机会。
邹春兰一边刷碗,一边期待着好消息。

然而,等了几年,领导告诉她:“你工作安排不了”。
邹春兰傻眼了。
她想给教练塞点钱,让教练再帮帮忙,可是连500块都拿不出,家里爸妈一个月才挣二三十,也没钱帮她。
她想找人借,可人家怕她还不起,不肯借。
邹春兰一点办法都没有。
2000年,体工队一次性给了邹春兰7.5万元伤病补偿,把她彻底送走了。
失去“铁饭碗”的邹春兰,一夜之间,沦落为一身伤病的失业困难户。
体工队是个封闭的小圈子,从进去的那天起,邹春兰的生活只有举重,没有文化课,也不用接触外面的社会。
如今,初中还没毕业的她,两眼一抹黑,重新适应社会太难了。

她开过小吃店,几个月后,倒闭了。
想过做举重教练,可是举重太小众了,好不容易找到一个体校的活儿,却因为没有教练经验,没多久就被辞退了。
折腾了一圈,都没个稳定的工作。而自己一身伤病,每天都得吃药,开销太大了。
最后,没办法,她只能去搬沙子、做家政、在马路边烤肉串,艰难度日。
更让她揪心的是,她发现自己越来越像个男人了,腿毛、胡须越来越明显。
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刮胡子。
以前在体工队的时候,邹春兰就发现自己有点不对劲。
自从喝营养素后,毛发增多,声音变粗,其他队友也有这种情况。

问了教练,教练说没关系,以后退役就好了。
大家也就没太当回事。
可现在退役好几年了,不但没好,反而越来越严重了。
邹春兰心里有点慌,她想着,等有钱了,一定要去大医院好好看看。
毕竟,自己是个女人,以后还要结婚生孩子的。


没想到,还没等有钱,结婚生孩子这件事儿,就来了。
29岁的邹春兰,在人生最落魄的时候,遇到了人生最幸福的甜。
有人看她老大不小了,就给她介绍了一个对象,叫周绍成。
邹春兰一看,这人老实、憨厚,是个过日子的人,一下就喜欢上了。
她本来还担心,自己这男人婆的样子,会不会被对方嫌弃。
结果没想到周绍成也上心了。
有人笑他是跟一个“男人”在一起,他毫不在意,在他眼里,邹春兰善良、朴实、坚强,内心比谁都美。
一年后,两人就结婚了。
后来,邹春兰去了老周工作的大众浴场,老周烧锅炉,她给人搓澡。
夫妻俩住在浴场5平米的隔间,在终日潮湿的空气里,吃着白菜片子炖土豆,相依为命。

邹春兰每搓一次澡,提成1快5毛钱。为了多赚点,每天搓几十个。
最多的时候搓了四十多个,累得心肌缺血,喝红糖水半天才缓过来。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三年多,虽然辛苦,但夫妻恩爱,邹春兰觉得比以前一个人孤苦伶仃好太多了。
看着老周对自己实心实意的好,她心里那件一直想证实的事,不能再拖了。
她去大医院做了详细的检查。
果不其然,她的雄性激素比正常的男人还要高,医生告诉她,她已经没法怀孕了。

这时邹春兰才真正意识到,自己在体工队吃药6年出现的身体异常,没那么简单。
那时吃的营养素里,有一种叫“大力丸”的药,其实是一种禁药。
可惜那会儿体育界对药物副作用的认识和管理不像现在这么严谨,邹春兰连着吃了6年。
万万没想到,6年,带给自己一辈子的缺憾。
周绍成劝她,没事,不能生就不能生,大不了去领养个孩子。
可邹春兰觉得更愧疚了。
长得像男人,已经让老周在外人面前受了不少嘲讽。现在孩子也不能生了,她太对不起老周了。
她想找体工队要一个说法,却不知道该怎么做。


终于,机会来了。
2006年的一天,邹春兰正给一个女顾客搓澡,那人盯着自己看了半天,欲言又止,最后疑惑的问她:
“你是不是那个举重冠军邹春兰?”
这一句话,让邹春兰瞬间破防,她把自己的经历说了出来。
客户给她出主意,让她找律师。
于是,邹春兰跑到律所,想通过法律途径讨个说法。
没想到,正好有个记者在,他听了邹春兰的经历,感慨不已,就把她的故事报道了出来。
很快,“冠军搓澡工”邹春兰爆了,无数人为她鸣不平。
以至于引发全社会对退役运动员转型问题的讨论,体育总局点名要关注“邹春兰现象”。
邹春兰的好运来了。

7个月后,全国妇联亲自援助,帮她开了一间“伊好洗衣店”。
邹春兰成了洗衣店老板。
从此,她和老周每天猫着腰穿梭在一堆堆的衣服里,一天三顿饭,边干活边吃。
每件衣服都要小心检查,用笔在每个污渍处做好标识,没洗干净的,重新洗。
冠军洗衣店小有名气,夫妻俩的日子终于好起来了。

只是,她心里的遗憾总抹不去。
她太想做一个“女人”了,就算不能生孩子,她也希望自己可以像个正常女人一样,穿穿裙子,化化妆,至少别被人当男人了。
于是,她口述,请朋友帮她在社交平台上写了一篇短文《我想有点女人味》。
没想到,这篇文章被重庆一家整容机构看到了,他们找到邹春兰,免费为她做了整形手术,还委托一家婚庆公司为她补办婚礼。

穿上婚纱的邹春兰,没了胡须,脸型柔美,变身美娇娘,留下幸福的眼泪。
三十多年,她做梦都没想过自己会有穿纱裙的时刻,也再也不用每天刮胡子了。
苦尽甘来的她,激动的跟大家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可惜,好景并没有持续多久。
邹春兰的洗衣店走的是薄利多销的路子,利润本来就低,随着房租和各项费用上涨,一年一年的,渐渐支撑不住了。
到了2015年,邹春兰不得已关掉洗衣店,和老周回到了老家。


随后几年,邹春兰一直没什么消息。
直到2021年,她在某社交平台注册了账户“举重冠军邹春兰”。
她把自己的经历发在上面。
还请大家帮她顶上热门,因为她想加入一个零元创业,直播带货的卖货平台。
可惜粉丝不到1000人。
有热心网友给她留言:在家里创业的,套路很深!切记。
经常在评论区和网友互动的邹春兰,没有回复这条消息。因为在2011年的时候,邹春兰就曾说:我这辈子就这命了,哪有什么苦尽甘来。
2022年春节,她在社交平台给自己做了一个专属头像:人生百般滋味,只能笑着面对。
11年的时间,邹春兰的生活似乎并没有什么改变。

曾经有记者问她:一生中最快乐的瞬间是什么?她毫不犹豫的说:认识老周。
可惜,邹春兰心里始终有一个抹不去的遗憾,就是无法和老周有一个孩子。
有人说“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如果荣耀一时的代价是抱憾终生,这样的代价是否过于沉重?
然而,时光不会倒流,我们没法重新选择,唯一能做的,只有眼朝前方,“笑着面对”,也祝福邹春兰,愿她终有一天能等到苦尽甘来!

-END-
【文 | 鲍鲍 】
【责编 |语非年 】
关注@柴叔带你看电影,更多精彩不迷路!
参考资料:
1.《艾问·后来之邹春兰专访》,广西卫视
2.《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呼吁关注冠军搓澡工邹春兰》,央视国际网,来源:《新京报》
3.《冠军搓澡工邹春兰创业 三年告别“邹春兰现象”》,新华网,来源:新华社
4.《邹春兰:洗衣店老板娘的一天》,新浪网,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5.《邹春兰:退役后生活艰辛 洗衣店里拼命为老有所依》,新浪网,来源:《新京报》
6.《举重冠军搓澡工邹春兰刮胡子,吃药内幕曝光》,中国新闻网,来源:《南方都市报》
7.《退役奥运冠军自曝连吃6年禁药导致绝育》,河北新闻网,来源:《扬子晚报》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