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广州粤海医院脑病专科:手抖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病理情况有5种
在生活中,相信大家会偶尔看到一些人手抖的情况,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比较常见。那么手抖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接下来由广州粤海医院神经科为大家介绍。
首先,手抖分为生理性手抖和病理性手抖。
生理性手抖动的幅度小而速度快,多在静止时出现,是一种细小的、快速的、无规律的抖动。生理性手抖常在精神紧张、恐惧、情绪激动、剧痛以及极度疲劳的情况下出现,一旦引起手抖的上述原因消除,手抖也随之消失。
病理性手抖,医学上称“震颤”,指人体某个或多个部位出现不自主、有节奏、快速的活动,主要是由于对抗肌群反复交替性收缩与松弛引起关节的节律性运动。临床常见的病理性震颤有5种类型,具体如下:
1.静止性震颤
是主动肌与拮抗肌交替收缩引起节律性震颤,常见手指搓丸样动作,节律4~6 Hz,静止时出现,紧张时加重,随意运动时减轻,睡眠时消失;也见于下颌、唇和四肢。
静止性震颤是帕金森病的特征性体征,伴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面具脸,慌张步态和小步态等。
2.意向性震颤
属于运动性震颤,常见于小脑及脑干病变,在运动时发生,越接近目标越明显,上肢重于下肢,频率4~5 Hz,幅度较大,不规则,可表现为辨距不良、共济失调和吟诗样语言。
3.姿势性震颤
常见于特发性震颤、慢性酒精中毒、肝性脑病、肝豆状核变性等,随意运动时不出现震颤,当运动完成、肢体和躯干保持某种姿势时出现,肢体放松时震颤可改善或消失,肌肉紧张时明显,震颤以上肢为主。
4.老年性震颤
常见于老年人,常表现点头或晃头,肢体出现细微的快速震颤,无肌张力增高。一般运动不受影响,精细动作受累,如不能持筷吃饭。
5.Wilson病
Wilson病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常出现于5~40岁的群体中,有时伴有扑翼样震颤。年轻患者出现震颤时,应考虑测定血清铜蓝蛋白水平和24小时尿铜排泄,以排除这种可能危及生命的疾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