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天,网易CEO丁磊回母校浙江奉化中学,参加新校区迁入仪式并发表演讲。丁先生演讲中谈到这样一个问题:像我们班上前十名的同学,后面我们也有联络,但好像他们在事业上都不是那么如意。我就在想,为什么这些人到了社会上跟我有很大的不一样?他们的学习比我好,应该说能力比我强,为什么有这种差异存在呢?
在这场演讲里,丁磊阐述了他的爱好、坚持和创业的逻辑。
但我在想,仅仅是丁先生一家是这样吗?我们身边班上排名前十同学,是否也如他描述的一样,并不如意?
1.用我们的毕业证找到了我们的饭碗,也注定了我们的路——很难改变的路
记得过年家庭聚餐和堂哥堂姐聊关于创业的话题。
堂哥在一所大学任教,偶尔也辅导学生就业。他告诉我说:“目前毕业的大学生里面,70%多的人会选择先工作再寻找机会。只有不到30%的人会有非常独立的个人想法,去做自己的事业。
而这70%多的人会努力的修饰自己的简历,寻找好的就业机会,以期在这条独木桥上有一席之地。
待这些同学工作几年后愈发觉得学历的重要性,投入自己更大的精力去获得更高的文凭,更高的及技能或者职称,来支撑自己的事业。
也就是说:学习好的同学往往更愿意拿出自己所学的东西,去换取自己想要的饭碗。这饭碗可能是金的、银的、瓷的或者是破烂的。”
职场和生活是著名的28理论的典型根据地,我们无法保证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每个人都是那20%。生活的法则是多样性的,我们的学历、我们的颜值、我们的谈吐、我们的情商等等,都和我们的成绩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也就是我们看到的,为什么班里排名前十的同学,事业并不如意(站在丁先生的角度)
2.没有比以前更糟糕的事情了——我们认为成功的人为什么会成功
10年前,我毕业入职第一家公司,年末聚餐,老板讲述了他亲身的创业经历,让我感触颇深。
老板姓陈,现在50多岁的年纪,身长高大而挺拔,陈老板说话天生带着磁性:
那年我16岁,家里出点了事儿,无法供我继续读书,我不是怨天尤人的性格,从宁波坐火车,一路辗转到南昌,身上只有15块钱,我父母心疼我,在车站哭了很久。
车到南昌,天空下着雨,蒙蒙的细雨,我一个人在街上,走了很长时间的路,我不知道我要去哪里。那是我第一次出门,我只知道,我身上只有15块钱。
第一天晚上,我窝在距离车站不远的一个排挡棚子,睡了4个小时,因为晚上太冷了,还下着雨。
第二天早上,我5点就没有了睡意,开始寻找我能做的事情,我花了1块钱吃了第一顿早饭,身上暖洋洋的,我看到路边有两个人在装广告牌。两个人配合着,一个打孔一个扶箱子,我去问那个年长一点的。
我说:“大爷,我能跟你学做这个吗?大爷看我年纪又小,穿的又很单薄,就问我,从哪里来,来做什么的,一连串的问题。但晚上的时候把我带到了他住宿的地方。
第2天开始我就跟着他一起学做广告牌。就这样我学了三年。
第4年的时候,我告别了我的师傅,开始尝试自己在外面接活,那时候很苦,我一个人,跑市场,做产品,谈价格,陪我的只有一辆自行车,一个单薄的记事本,这件事,我又做了4年,转眼20多年过去了,发展到现在。我们有了自己的厂房、有了自己的设计团队、有了自己的销售团队。
这就是我的故事,也是我今天要告诉大家的:
如果你觉得前途已经非常糟糕了,那就勇敢的去闯一闯,没有比以前更糟糕的事情了。”
学习是我们保持长久能量的法宝,这世界,不会每个人都是老板,就像军队,不可能每个人都是将军一样,我们可以分析丁先生说这句话的原因,但生活的幸福感却没有人可以定义,他关系到每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觉得生活充满阳光,那便是我们如意的人生。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