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项目作为大湾区贸易“新基建”项目,旨在提升大湾区跨境贸易便利化。
本期“融通大湾区”聚焦“珠海斗门—深圳蛇口”组合港项目,22日该项目正式启用,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家族再添“新成员”。
金秋10月,珠海斗门港码头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60个集装箱的空调在珠海斗门港码头启运,将以“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模式运抵深圳蛇口港换装国际航行船舶出口。
10月22日,在深圳蛇口码头,伴随最后一吊集装箱缓缓落下,“深圳蛇口—珠海斗门”组合港首航顺利完成。这也标志着“深圳蛇口—珠海斗门”组合港正式启用。
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在斗门港完成验放后即可由驳船运至深圳蛇口港出境,无需再作“二次申报”。简化通关流程,加快报关进程,为企业节省约30%的报关成本。
此外,组合港还通过优化海关监管流程,实现粤港澳大湾区沿海沿江分属不同关区的港口,可共享港口代码组成一个“湾区组合港”,货物在各码头间直接通过水路调拨,实现24小时运输不停歇。
据统计,自2020年10月,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开始启用,目前航线已增至24条,涵盖珠海斗门港、云浮新港、东莞石龙港等。
今年以来,组合港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6万标箱,同比增长约2倍,项目推出以来累计吞吐量已超28万标箱,有效提升了大湾区跨境贸易便利化。
记者 : 张少强 郭风新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