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男科学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 WHO 推荐标准为夫妇同居未采取避孕措施一年以上,由于男方因素所致不育者为男性不育。 国外报道夫妇不育发生率差别极大,为5%~45%,美国为15% ,其中男方因素为30%,夫妇双方因素为20%。 我国多数学者认为不育症诊断年限以婚后2年为宜。我国河南地区对25 932 对夫妇调查,资料显示一年妊娠率为76.5%,二年妊娠率为89.68%,三年为93.18%。不育发生率明显低于国外报道。此外,在河南调查333对不育夫妇与1381对夫妇中男方因素分别为49.5%及46.42%。
(一)基础研究
采用细胞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生殖内分泌及分子生物学等手段对睾丸、附睾功能、输精管道、精子结构与功能、精浆理化特性等多方面研究。实验动物研究证实睾丸支持细胞的C-fos mRNA表达是经cAMP、Ca2+和蛋白激酶C(PKC) 等多种因子调节。对间质细胞研究认为大鼠间质细胞中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11β-HSD)是一个以催化氧化为优势,以NADP(H) 为辅酶的Ⅰ型同功酶,其功能和间质细胞中糖皮质激素代谢有关,亦受其调节,并提出间质细胞还存在一种Ⅰ型以外的和糖皮质激素代谢相关的新同功酶的设想。在睾丸相关基因研究中,应用PCR分析50例正常人与130例少精无精症外周血细胞DNA,其中无精子因子(AEF) 的候选成分表明,在染色体Yq11、23上含有与精子发生相关基因家族即AEF,精子发生受其调节,而中国人群缺乏YRRM2 基因位点,将此方法用于临床检测,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附睾精子运动能力的获得与发展是附睾成熟的重要标志。我国学者应用多种技术对附睾精子运动的启动、发育及其细胞信使调控进行系统研究,观察到精子在附睾运动中ATP、肉毒碱明显增加,线粒体功能渐趋成熟。附睾内精子运动和成熟与其自身能量系统发育、精子细胞信使系统发育以及Ca2+、K+、Na+等相关。
我国学者成功地构建了人睾丸cDNA文库,用ASAb从中筛选出8 株精子抗原基因克隆HSG,并对其表达抗原抗体进行纯化和生物学效应测定,提示HSG2Ab和HSG8Ab对人精子有明显制动作用。
(二)临床进展
1. 男性不育病因诊断的标准化:精液及精浆理化特性分析是不育诊断的首要手段。我国已开始采用自行设计的计算机分析仪对精液进行更客观更准确的检测与评估,并开展对精浆的催乳素、LDH 同功酶、尿激酶、精液中白细胞与精子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反应及精液中淋巴细胞亚群等对各种精子功能及精浆理化特性的测定。
采用各种微生物技术对生殖管道的细菌、微生物检测,研究证实生殖系感染中的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感染可导致凋亡增加,影响精子质量并诱导免疫反应产生抗精子抗体。采用免疫学方法检测不育症夫妇抗精子抗体,研究认为IgA 类抗精子抗体对精子穿透宫颈粘液能力的影响大于IgG类。
精索静脉曲张是导致不育的重要因素。目前应用Doppler 彩色超声、阴囊温度测量、精子形态分析、精路血管造影及放射性核素扫描等技术明显提高了对亚临床精索静脉曲张的诊断水平。采用放免法进行有关内分泌激素测定以排除内分泌异常导致的不育,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无精症患者进行基因检测等明显提高了不育症患者的诊断水平。根据我国不同地区报道,对男性不育的病因分析也有所差别,男性不育患者病因分类显示性功能障碍占12.2 %~32.3 %; 精索静脉曲张占11.3 %~38.6 %; 精液异常占20.5 %~44.5%; 免疫不育占1.3 %~10.2 %; 感染性疾病占3.5%~13.7%; 内分泌疾病占1.9%~4.1%;不明原因占7.3%~9.7%。
2. 男性不育治疗的多种途径:随着男性不育症诊断技术的进步,其治疗也从药物转向以多种途径针对不同病因进行治疗。
生殖系感染包括特异性与非特异性感染,目前对支原体与衣原体感染的认识提高,感染因素所致不育患者经药物治疗其妊娠率可达20%。免疫不育的治疗采用雄激素抑制精子发生、免疫抑制剂应用、精子洗涤及抗生素、中西医结合治疗等取得较好疗效。各种内分泌导致的不育分别采用HCG、HMG及GnRH 脉冲泵治疗性腺机能低下以及雄激素、溴隐亭联合治疗高催乳素血症。微量元素复合蛋白锌应用及自身血清精子上浮技术进行人工授孕等多有报道。手术治疗多用于精索静脉曲张和生殖道梗阻患者。近年来报道选择性精索内静脉栓塞妊娠率为45%,精索静脉高位结扎为24%~55%,静脉分流手术为34%。手术同时应用HCG、克罗米芬、维生素E 及维生素C 作为辅助治疗可提高妊娠率。
国内学者报道采用人工贮精囊技术治疗先天性输精管缺如者,有一半在囊腔内可取出精子,配合其它助孕方法受孕。附睾输精管吻合妊娠率仅为11%~30%。有报道输精管穿刺取精子经孵育活化行宫腔内人工授精( IUI)达到妊娠。目前我国已进行体外授精胚胎移植( IVF),每周期成功率为8%~20%。在较大城市开展透明带下显微注射授精技术(SUZI) 及卵浆内精子显微注射( ICSI) 作为辅助助孕措施,后者受精率达55.4%,妊娠率26.3%/周期。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