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22年了,女性的平均薪资,仍然比男性低了12%
职场有男有女,为什么一定要把女性单拉出来,“居高临下”为万千职场女性出一本指导手册呢?
也许你会这样问。
第一次拿到《职场女性:别扔这些细节绊住你》这本书时,我跟你有同样的疑惑。
「美」洛伊斯·弗兰克尔 / 著
杨铭 / 译
▲点击上图,进入图书购买页面
▲点击收听音频
但了解了中国的职场现状之后,我得出了一个非常现实的结论: 当今职场男女依旧处在严重不平等的地位。
在职场上,男女之间,不仅薪资平等尚未实现,并且女性要承担的风险更大,受到的质疑也更多。
先来看一组数据吧!
在智联招聘发布的 《2022年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男女职员在职场整体层面上的巨大差异:
首先,从员工层级上看,在普通员工/职员中,女性占比比男性高了接近15%,而无论是基层还是中、高层管理人员,男性人数均高于女性。
与层级相对应的薪资水平上, 2022年的男性平均工资为9776元,女性比男性低了12%,为8545元。
职位和薪资不平等不仅是中国特例,在全世界这种差异普遍存在。
在《职场女性》的前言中, 女性领导力发展领域国际专家、作者洛伊斯·弗兰克尔博士指出,截止到她动笔写这本书之前(2004年):
“财富500强的CEO中,女性的比例为3.8%。”
“全球范围内,有8%的高管由女性担当”。
到2022年,18年过去了,虽然女性高管的比例有所上升(32%),但仍未与男性持平。
除了这些,弗兰克尔还指出,传统上女性占据大多数的职业,薪资整体水准也都低于其工作应该得到的报酬,比如小学教师、医院护士等。
另一位世界知名的女性梅琳达·盖茨在她的新书《女性的时刻》出版,接受采访时忧心忡忡地提到,在当前疫情时代女性受到的影响更大, “疫情暴露并加剧了世界上现有的不平等现象”,因为“女性通常是照顾他人的一方,占全球卫生和社会部门工作人员的70%。”
正是在当前不平等的女性职场大背景之下,弗兰克尔再版了自己的《职场女性:别让这些细节绊住你》。
她希望通过这本书告诉职场女性: 你需要更聪明,而不是更卖力地工作。
作者:洛伊斯·弗兰克尔博士
弗兰克尔是女性领导力发展领域国际公认的专家,同时也为迪士尼公司、世界银行、麦肯锡公司、华纳兄弟等国际公司提供顾问和高管教练服务。
她长期致力于妇女和女孩方面的工作,并荣获 纽约美宝莲“教育赋权”奖等多项奖项。
她发表了多部 纽约时报畅销书,包括《乖乖女别坐在角落里》《乖乖女难致富》《乖乖女就难得到》等。
这本《职场女性:别让这些细节绊住你》是她从自己担任高管教练的经验出发,从 竞争、交际、能力、表达、社交、着装等各个领域,罗列了女性在职场容易陷入的 131个错误,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改正方案。
这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女性职场工具书,实操性很强,有些话术直接就可以用起来。
下面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些书中的观点,作为职场女性的你,一定可以从中找到共鸣 ,并获得启发。
5 分钟,测试你是不是潜在的职场成功女性?
☟
01
做一个“乖乖女”
是你在职场受限的根本原因
《职场女性》中,有一个核心关键词是 “Nice Girl”,译为乖乖女。
这本书的英文原名是Nice girls dont get the corner office,直译过来是乖乖女坐不到大办公室。
要表达意思显而易见:乖乖女在职场成不了气候。
弗兰克尔认为, 女性在职场受限的一大原因是,太“好”了。
这种“好”,表现为对待任何同事时的彬彬有礼,面对行业竞争时的忍让矜持,展现工作业绩时的谦逊低调。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因为这种“好”源于女性从小到大接受的严格教育。
无论家庭还是学校,女性受到的约束和规范都更多。
作为女孩子,要照顾好其他人;
要“不做”“不矫情”,不给别人添麻烦;
要低调,温柔,不要太有野心;
要有“女人味”,不能太强硬……
这些成文或者不成文的“女孩教育”,大大限制了女性在成年后的职场发展。
想一想,遇到下面这些问题,你是怎样处理的呢?
当工作解决方案遇到分歧时,即使我们发现自己有更好的处理方式,也会因为回避与同事的对垒矛盾,而选择遮蔽自己的锋芒。
当我们想要争取更高的职位,却经常陷入反思,质疑自己是不是在出风头,并因此错过提升自己的机会。
另外,“乖乖女”还有另一个隐性的危害,也许你从未意识到,但你必定曾因此而受到损害。
“乖乖女”教育使得女性的同情心和同理性一般均高于男性,无论做人做事都更顾忌他人的感受。
这些在家庭和学校生活里,被大家赞赏为善良美好的品德, 却会让女性更容易产生回避或者减弱竞争的心态。
“万一因为我的坚持,浪费了大家的时间怎么办?”
“刚刚开会的时候,是不是因为我的态度太强硬,XX才表现得如此不悦呢?”
在关键问题上的顾虑乃至退让,让很多“乖女孩”逐渐隐匿掉自己的声音,消极地维持着“不为人所见,不为人所想,不为人所要”的生存策略, 最终彻底沦为“隐形人”——一个在公司层面被视作可有可无的人物。
与此同时,社会职场上根深蒂固的性别不平等,又加深了女性的不安全感。
比如作者指出,如果在同一个问题上,男女职员同样不甚了解,同样表现出了“天真”的态度,女职员遭受能力怀疑的风险比男职员要高得多。
这种不安感在屡屡发生的性骚扰案件中表现更为突出。
我们听过不少类似的案例,在酒局或者私密空间里,面对来自权力男性的骚扰,很多女性都为了保住工作忍气吞声,或因为事发时紧张惊惧,没有采取行动。
这种处理方式我们同样可以从教育传统中找到,人们经常告诉女孩这些事情“影响不好”,千万不要声张。
“职场这些坑,早点知道就好了!”
▲点击上图,进入图书购买页面
02
表现空间的窄化
加重了女性在职场上的不自信
在教育传统和职场不平等,女性在职场的行动领域就被严重窄化了。
这种窄化不仅指的是职位选择和晋升途径被收窄,还表现为在具体工作场域中,女性的表现空间被大大压缩了。
女性在职场上表现得更加不自信、目标感更模糊、对工作前景的预期更消极。
举几个典型的例子。
在支配公司资产方面,女性更加小心谨慎,前思后想希望为公司节省开支,而男性更有底气,认为这本身就是给公司花钱。
在职位提升后,对于相应的待遇升级,比如办公室条件等,女性往往不会主动提出要求,但是男性一定会尽力为自己争取。
对于已取得的工作成绩,女性往往因“避免出风头”等原因,不愿意过多展示工作业绩,相对而言,男性更愿意展示自己的事业成就。
在对工作预期上,女性的整体信心指数完全低于男性。
著名女性高管谢丽尔·桑德伯格,曾在她的自传《向前一步》中以美国惠普公司内部的一项报告指明了这个问题。
在这家大型企业中, “女性只有在认为自己100%符合条件的时候才会公开申请职位,但男性只要觉得自己有60%的条件符合就会对工作邀约做出回应。”
同样的,在更多的企业中都存在这种现象:女性对自身表现的评价普遍低于实际情况,而男性则会过高地评价自己的表现。
03
“黑化”吧,乖女孩们!
与其说弗兰克尔的书是一本披荆斩棘的制胜宝典,不如说它是 一部强调行动的实践指南。
一方面,它撕开女性赋予职场的温柔面纱,引导女性直面现实。
另一方面,它指出职场上女性容易犯的“隐蔽错误”,帮助女性更聪明地实现职场提升。
比如下面这几个错误, 80%的职场女性,都难免踩坑。
错误1:不把职场当赛场。
职场本来就是赛场,明白它的规则,才知道如何应对。
错误2:回避办公室政治。
如果你不玩这个游戏,你就不可能赢。
错误3:老是用食物讨好别人。
人们通常认为,给别人吃东西的人没有什么影响力或地位不重要。
错误4:不愿谈判。
不要把谈判和对抗等同。
错误5:滥用社交媒体。
覆水难收,有些信息最好只有自己知道。
错误6:事事征得同意。
你不是小孩子,已经是大人了。
弗兰克尔用最直接的方式,最世故的眼光,最接地气的语言,捅破了无数职场真相。
她的指导建议针对性很强,直指职场生活的具体细节, 给出的建议也往往直击痛点,坦率直接,让人直呼痛快。
比如,如果你发现某人是个“蠢货”话,那就不卑不亢礼貌地对他说, 哪儿凉快到哪儿待着去。
比如,当开会各个层级的人都在,你却被要求“准备给大家倒咖啡”时,回应很简单 “我不去”。
千万不要以为弗兰克尔只是地让大家逞一时意气,享受某一刻怒怼同事的爽感,借此换得片刻的职场光辉。
作为职场老油条,弗兰克尔事无巨细地在每一项指导建议下,都给出了非常具体的行动tips和实用话术。
比如,当你表达反对意见时,可以先承认别人的话,再用2-3句个理由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比如,在开会的时候,如果想让自己的想法被重视又不想显得太过招摇,可以抓住第2-4个发言的机会。
这些问题和建议看似零散,但是整体思路就是一致的: 冲破“乖乖女”的躯壳,大胆地表达自己,以更自信更纯粹的态度,向更有权利的人生迈出一步。
如果用一个流行词语概括的话,这种转变可以用一个词语概括,那就是“黑化”。
“黑化”不是教你变坏,不是画上粗黑的上挑眼线在工作中上演宫斗戏码,而是与束缚自己的犹豫、踌躇和软弱告别。
除此之外,《职场女性》也存在一些争议性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弗兰克尔对女性在职场的衣着、化妆和说话方式的指导上。
在豆瓣上,有读者指出: 这些建议难道不是对女性的另一种规训吗?
其实,这些争论捅破了一个真相,那就是当前的职场环境仍然是以男性为标准的,是处在权力上层的男性制定了职场方方面面的规则。
《职场女性》诚然不算是一本女性主义方向的书籍,但它聚焦的问题很实际, 即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如何让更多女性争取到更高的职位,进而在社会中获得权力,包括话语权。
正如另一位读者的评价: 先赢得权力,再制定规则。
关于《职场女性》这本书,暂时为你介绍到这里。
欢迎你翻开这本书,正视自己在职场上可能会犯的131个错误.
避开职场陷阱,拒绝隐性歧视,让自己更成功!
我要购买
参考文献:
《职场女性:别让这些细节绊住你》,[美]洛伊斯·弗兰克尔,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8月
《2022年女性职场生存报告》,智联招聘,2022年3月
《只要你是女孩,你的人生将更加艰难|专访梅琳达·盖茨》,三联生活周刊,2020年8月21日
《2022商业女性调查报告》,致同,2022年3月4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