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2022年10月5日10时起,连续7天,广元市利州区按下暂停键,进行了临时性社会管控。面临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最严峻、最复杂、最严重的一次冲击,多线作战、持续激增、精准防控的压力前所未有。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全院职工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医疗救治,两不误。产科全体医护人员更是戮力同心,听从指挥、服从安排,积极投入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中,期间充分发挥绿色通道及过渡病房功能,全力保障区域内孕产妇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刘主任,我现在已经见红并且有宫缩了,该怎么办啊?”10月8日18时20分左右,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刘贵副主任接到来自金柜社区沈女士的紧急求助电话,因市区正处于临时性社会管控,她无法外出就医,遂向刘主任求助。接到求助信息后,刘主任火速穿衣出门,赶往医院的同时安抚孕妇及家属的紧张情绪,并对其做好产前指导,一边多方协调帮助孕妇前往医院,一边按照疫情防控要求与科室做好对接联系,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孕妇送至医院生产。
接下来的“接力”过程就如电影一般,闭环转运、全程消杀,人员引导、绿色通道、缓冲病房……经过医院开辟的绿色通道,仅用了30分钟,孕妇在18时50分左右,由绿色通道被送入产科缓冲病房,为顺利生产赢得时间。在缓冲病房,刘主任经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后判断,孕妇为二胎临产,看着陪护并非产妇丈夫,经了解才得知其爱人为本院手术室苏护师。而苏护师前几日因绵阳疫情需要,紧急支援核酸采集工作,目前不能陪伴生产。面对丈夫的选择,妻子沈女士是十分理解和支持的。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新生命的到来,绝对是最重要,也是最令人期盼的事情。然而当下疫情肆虐,总得有人冲在第一线为群众扛起希望,用忠诚与担当,筑起钢铁城墙。在最危急的时刻,丈夫苏护师选择了勇敢“逆行”,身怀十月的沈女士选择了别样的“坚守”,就像沈女士对丈夫说的那样:“虽然我无法站在一线与大家并肩作战,但我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为抗疫出一份力”。
当院领导班子得知此事后,立即安排专人对接此事,产科刘主任对近期抗疫人员拟生产家属开通绿色通道,反复嘱咐科室全体留守人员,不仅要对一线人员待产家属给予高度关注、持续关怀,还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当好心理“疏导员”,做好生活“保障员”,竭力为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同仁做好坚强的后盾!
管控期间患者及其陪护不得离开医院,产妇生产期间又急需补充体能,刘主任及其家人亲自为患者熬制米粥,并鼓励患者说道“我们就是你的亲人,不要紧张,你能行的!”。
10月09日晚03时58分,沈女士顺利生产,母女平安。因为疫情防控,丈夫仍需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无法陪伴爱人,也只能通过手机视频看刚出生的女儿。在人生重要的时刻不能陪伴妻子,留她独自面对,此时此刻还让她担心牵挂,面对妻子的理解和担心,苏护师愧疚之情涌上心头,可他深深地知道这是作为一名合格医务人员所必须肩负的责任,他要把这份“陪伴和关怀”留给更多更需要的人。
在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期,在广元市还有许多像“苏护师”这样的人毅然为了“大家”而放弃了“小家”,投身防控疫情一线,守卫身后万家灯火。妻子沈女士说:“我觉得女人生孩子确实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他不在我身边,自己也觉委屈,但是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家属,我觉得疫情当前,人民群众比我更需要他,所以我理解他,也愿意让他奋战在一线,我也在病房为身边日夜奋战在一线的兄弟姐妹们加油!”
自10月5日广元市利州区进入临时性社会管控以来,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根据市区要求第一时间启动了疫情期间孕产妇医疗服务应急保障机制,产科医护工作者在48小时内完成了涉疫孕产妇情况摸排,详细了解每位孕产妇的隔离和健康状态,对橙色、红色和紫色以及孕周37周以上涉疫孕产妇进行了重点动态管理,详细了解每一位高危孕产妇的身体状况,通过各类网络平台为她们讲解孕期保健知识,告知注意事项,指导她们规范产检,同时,针对存在的高危因素,结合检查情况给予个性化指导,使孕妇和家属明白高危妊娠对母亲和婴儿的危害,增强她们的自我监测意识,确保孕产期安全,为抗疫战疫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陶伟
编辑:郭幸鑫
审核:谢春燕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